生命中的再见与再也不见
生命中的许多人,再见之后就是再也不见。
早上出门前无意中看到一个视频,一个小朋友,手里拿着手机去邻居家找假期一起玩耍的小伙伴,只听见视频中妈妈说:孩子,他已经回去了,只能来年在玩了(大家都懂得,只有过年才回家)。视频中的孩子失望的眼神,手里拿着好不容易从爸妈那里给的手机(打算加小伙伴的微信)……
可以想象,明年能否再见到小伙伴都是未知数,因为他们都还是孩子,他们的见面完全在大人的意愿,而大人肯定不会把他们的见面当作最高优先级安排。
在我们的生命中许多时候,再见就是再也不见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
即使是小孩子,该告别的时候也应好好告别
小时候每年暑假,我常去大姑家玩,因为大姑家有一个侄子和侄女,我可以和他们玩到一块。大概是五年级,我去大姑家过暑假,认识了一个一般大的小伙伴,名字我已经忘了,印象最深的就是他把我领到他家,看床底下有很多零钱,他主动拿出来一些钱请我去小卖部(我虽然城里来的那会儿也没零钱),我们聊得什么,玩的什么我都已经忘了,只记得那个夏天很开心,每天都不想回家。
暑假好像结束的非常突然,完全没有印象怎么回城的。小孩子的伤感是非常快的,没几天就忘了这个小伙伴。第二年暑假,再去大姑家,逐步再找那个小伙伴玩,大姑告诉我,他爸爸妈妈出事了,他回新疆了。从此以后再也没有见过这个小伙伴,非常失望和无聊地度过了那个暑假。使得再见,有时就是再也不见了。
现在回想起来,即使是小孩子,该告别的时候也应该和小伙伴好好告个别,因为小孩子的行动范围完全由大人决定,就像开头提到的那个拿手机的小孩,明年邻居的小朋友还来不来都是未知数,如果有一个好好的告别,至少未来某天回忆起来,会少一些遗憾,多一些温暖。
不要尴尬,勇敢告别
初中的时候,热爱上了篮球,每周都去家旁边的篮球场,即使不会投篮(大人那样的投篮方式),也拼命的练习。有一天,球场上来了一名女生,其实我认识她,我们一个学校的,只不过不在一个班级。她主动邀请一起打球,我们练习了一下午,发现她真的是喜欢篮球,投篮运球样样不错。
后来我们就经常约着打球,每次他都带一个邻居的小男孩一起和我打(估计是怕尴尬吧),渐渐的我们熟路了起来,话题也越来越多,我每天都会假装路上碰到她,然后就能够一起上下学。非常快乐的时光,两个青少年慢慢地心里产生了悸动。
在那个年级,最大的快乐就是每天能遇到她,一起聊聊天,这就足够了。直到有一天,她突然不来上学了,我再也没有从上学路上遇到过她,心中着急但是没有勇气去她们班打听。我知道她家住在哪里(我们是邻居),也没有勇气去问。
直到有一天,她在路过我家门口,我听到我爸在屋外问她怎么样了,家里事情处理好了吗?其实,当时我就在屋里,因为各种青春期可笑的害怕和尴尬,最终我依然没有鼓足勇气出门问问她的情况。直到今天我都清晰的记得,自己在屋里做了无数次心理建设,想象我应该问什么,怎么说,但是最终却错过了的场景。而这一次是竟是我最后一次听到她的声音。
后来才听说她爸爸出事了,所以她一直没有去上学,她家发生了重大变故,只能她姐姐上学(她姐姐已经高中了面临高考),很快她也搬了家,而我从那天以后再也没见到过她,直到两年后我上高中了,和她曾经的闺蜜分到了一个班,有一天她的闺蜜骑车遇到了我,问了我一嘴,你认识刘 xx 吗?
有人说「青春就犹如一辆呼啸而过的列车」,一头扎进去,还没回过味来,青春已过,已是青年。我已经很少想起那个陪我一起打球的女孩了,但是始终无法鼓起勇气的我,一次次的告诫自己,要有勇气勇于表达,因为有的人再见,就是再也不见。
做个有仪式感的人
现代人类平均寿命 75+,但是以古人的视角看,已经算是见识了足够多的人和事。所以人到中年,回顾和复盘(这是最近学到的一个中性词,代表思考一些过往)是常有的。今天的复盘,我的思考结论就是,要做一个有仪式感的人:
我们不可能回到小时候,所以当在遇到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小朋友分离的时候,我会叮嘱他好好告个别,说一句再见。等他长大了,如果回忆道此处,至少不像我一样心存太多遗憾。
作为成年人的我们,工作和生活中也会遇到很多人来来回回,遇到投缘的人,再分离的时候,也不在畏畏缩缩,大方地和人去告个别。没什么,给彼此一些鼓励,大家都是过客,心中坦然即可。
从今天起,和每一个值得再见的人好好说在再见。
via 简悦花园
生命中的许多人,再见之后就是再也不见。
早上出门前无意中看到一个视频,一个小朋友,手里拿着手机去邻居家找假期一起玩耍的小伙伴,只听见视频中妈妈说:孩子,他已经回去了,只能来年在玩了(大家都懂得,只有过年才回家)。视频中的孩子失望的眼神,手里拿着好不容易从爸妈那里给的手机(打算加小伙伴的微信)……
可以想象,明年能否再见到小伙伴都是未知数,因为他们都还是孩子,他们的见面完全在大人的意愿,而大人肯定不会把他们的见面当作最高优先级安排。
在我们的生命中许多时候,再见就是再也不见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
即使是小孩子,该告别的时候也应好好告别
小时候每年暑假,我常去大姑家玩,因为大姑家有一个侄子和侄女,我可以和他们玩到一块。大概是五年级,我去大姑家过暑假,认识了一个一般大的小伙伴,名字我已经忘了,印象最深的就是他把我领到他家,看床底下有很多零钱,他主动拿出来一些钱请我去小卖部(我虽然城里来的那会儿也没零钱),我们聊得什么,玩的什么我都已经忘了,只记得那个夏天很开心,每天都不想回家。
暑假好像结束的非常突然,完全没有印象怎么回城的。小孩子的伤感是非常快的,没几天就忘了这个小伙伴。第二年暑假,再去大姑家,逐步再找那个小伙伴玩,大姑告诉我,他爸爸妈妈出事了,他回新疆了。从此以后再也没有见过这个小伙伴,非常失望和无聊地度过了那个暑假。使得再见,有时就是再也不见了。
现在回想起来,即使是小孩子,该告别的时候也应该和小伙伴好好告个别,因为小孩子的行动范围完全由大人决定,就像开头提到的那个拿手机的小孩,明年邻居的小朋友还来不来都是未知数,如果有一个好好的告别,至少未来某天回忆起来,会少一些遗憾,多一些温暖。
不要尴尬,勇敢告别
初中的时候,热爱上了篮球,每周都去家旁边的篮球场,即使不会投篮(大人那样的投篮方式),也拼命的练习。有一天,球场上来了一名女生,其实我认识她,我们一个学校的,只不过不在一个班级。她主动邀请一起打球,我们练习了一下午,发现她真的是喜欢篮球,投篮运球样样不错。
后来我们就经常约着打球,每次他都带一个邻居的小男孩一起和我打(估计是怕尴尬吧),渐渐的我们熟路了起来,话题也越来越多,我每天都会假装路上碰到她,然后就能够一起上下学。非常快乐的时光,两个青少年慢慢地心里产生了悸动。
在那个年级,最大的快乐就是每天能遇到她,一起聊聊天,这就足够了。直到有一天,她突然不来上学了,我再也没有从上学路上遇到过她,心中着急但是没有勇气去她们班打听。我知道她家住在哪里(我们是邻居),也没有勇气去问。
直到有一天,她在路过我家门口,我听到我爸在屋外问她怎么样了,家里事情处理好了吗?其实,当时我就在屋里,因为各种青春期可笑的害怕和尴尬,最终我依然没有鼓足勇气出门问问她的情况。直到今天我都清晰的记得,自己在屋里做了无数次心理建设,想象我应该问什么,怎么说,但是最终却错过了的场景。而这一次是竟是我最后一次听到她的声音。
后来才听说她爸爸出事了,所以她一直没有去上学,她家发生了重大变故,只能她姐姐上学(她姐姐已经高中了面临高考),很快她也搬了家,而我从那天以后再也没见到过她,直到两年后我上高中了,和她曾经的闺蜜分到了一个班,有一天她的闺蜜骑车遇到了我,问了我一嘴,你认识刘 xx 吗?
有人说「青春就犹如一辆呼啸而过的列车」,一头扎进去,还没回过味来,青春已过,已是青年。我已经很少想起那个陪我一起打球的女孩了,但是始终无法鼓起勇气的我,一次次的告诫自己,要有勇气勇于表达,因为有的人再见,就是再也不见。
做个有仪式感的人
现代人类平均寿命 75+,但是以古人的视角看,已经算是见识了足够多的人和事。所以人到中年,回顾和复盘(这是最近学到的一个中性词,代表思考一些过往)是常有的。今天的复盘,我的思考结论就是,要做一个有仪式感的人:
我们不可能回到小时候,所以当在遇到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小朋友分离的时候,我会叮嘱他好好告个别,说一句再见。等他长大了,如果回忆道此处,至少不像我一样心存太多遗憾。
作为成年人的我们,工作和生活中也会遇到很多人来来回回,遇到投缘的人,再分离的时候,也不在畏畏缩缩,大方地和人去告个别。没什么,给彼此一些鼓励,大家都是过客,心中坦然即可。
从今天起,和每一个值得再见的人好好说在再见。
via 简悦花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