悟已往之不谏,知来者之可追。实迷途其未远,觉今是而昨非。
《蓝眼武士》,不好看。豆瓣居然有8.7分,瞧你们吹的,3分,不能再多了。若是砍死完结的话可以再加一分,非要开个新地图搞第二季圈钱。才知道奈飞的TV端没法倍速播放,手机上倒是可以。
via memos
驱车近50公里,来鹏飞公园放电
via memos
#workout 早起跑个宝岛镜像
via memos
今年春节公司放假12天,如果能再请3天假,可以到家过小年,连休16天。
via memos
去年车子开了 14375 公里
via memos
原来储蓄卡也有到期日,招行卡十年到期,昨天去换领了一张新卡,锦鲤卡面。
via memos
用cloudflare把端口号去掉了
via memos
在A股最惨开局的风雨飘摇时刻,还中了一只高价新股,前几天凑钱缴款,今天开盘就要上市了,发行价太高,预感凶多吉少,别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。睡觉了,明天开盘见分晓。
via memos
把域名托管到Cloudflare进行解析了,开通设置了R2存储作为图床使用,弃用之前的GitHub图床。 #折腾
via memos
#workout 打卡笔架山体育公园
via memos
山姆里面一大半都是香港人,来扫货。
via memos
我失眠,臭小子在说梦话。
via memos
Duet Game这个小游戏居然还在更新,十年了,从第一个苹果设备iPhone 5s到现在。
via memos
人们不愿意开口拒绝,是因为针锋相对的感觉并不舒服。但是另一个选择的后果会更糟。你自找麻烦,把事情弄得更复杂,最后连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。
via memos
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感受,同一件事儿,如果Deadline三天,我们会在三天完成,如果Deadline3个小时,大概率也能完成,虽质量可能稍差,但不会差太远。

我能想到最贴切的例子就是写周报,大家总是能在开会前把内容补上,但花费多少时间就不清楚了 ... 为什么会这样?

1958年,英国历史学家帕金森出版《帕金森定律》,用来嘲讽英国政治制度中的官僚主义弊端。随后延展出“帕金森时间定律”:只要还有时间,工作就会不断扩展,直到用完所有的时间。

如何应对帕金森定律对时间的吞噬?
有两个原则:保持目标紧迫感、完成比完美重要

保持目标紧迫感大家开玩笑说:“Deadline是第一生产力”,这可能是真的。

当给事情分配了过多时间,人就会松懈,丧失紧迫感,一会儿看看这个,一会儿想想那个,时间就会无形中浪费。
大脑更容易响应负面情绪,如恐惧、危险等,保持危机感、紧迫感,压力会让我们更专注、认真、高效。

之前听埃隆·马斯克的大学同学分享,他说马斯克时刻都有强烈的生存危机感,即时在SpaceX、Tesla已经发展非常好的情况下。

张一鸣也曾在很多场合推荐过《A sense of urgency》(紧迫感)一书。

我的好友@ApndaLi 也经常说,驱动自己不停努力学习、赚钱的动力是“恐惧”。

凡是和潜在“生存威胁”建立关联的事情,我们的动力会更强。

完成比完美重要

里德霍夫曼:“如果你不为你发布的东西感到一点点尴尬,那就说明你太晚了” 扎克伯格: “Done is better than perfect。”

格雷厄姆谈也提过一个观点,写作第一遍要尽可能快速完成,然后再花时间打磨。 想到自己写作经常陷入细节,实属不该。

帕金森定律的启发:

① 利用和设计恐惧驱动力,比如定Deadline,比如公开写作、直播。

② 分配更短的时间先完成,再打磨。

③ 集中注意力冲刺目标,像狮子一样生活
Zones按周展示的年度运动回顾图,2023年我有三次连续三个星期没有运动。在8-9月份期间因为工作上的闹心,甚至有过长达一个月时间。
via memos
Day one app每天都会推送那年今日,今天的历史条目总共有7个,单日最多。信誓旦旦许下的承诺,一般在年初执行的不错,越往后就越消散了。
via memos
Back to Top